红烧排骨 | 有了它,今天我们都是「干饭人」

红烧排骨 | 有了它,今天我们都是「干饭人」

2021年01月20日

很多人也许会跟我一样,每年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会再翻出李安那部《饮食男女》解解馋。 这才是大家心中舌尖上的中国风味。 最初看电影的时候,就实名羡慕三个女儿能有个名厨父亲,一顿煎炸蒸炖,整出一桌满汉全席。等长大了再看,滋味却有些不同。纵是一品佳肴,围坐四人各有各的心思。菜也是,怎么端上桌,就怎样撤下来,只敷衍地蒙一层保鲜膜,待所有香气冷却、弥散。 所谓「家宴」,可不只是家人围坐,有肉有菜。 我记忆中的家宴,远没有那么豪华,有时可能只是两个素菜一道汤,最有仪式感的莫过于一道「红烧排骨」。 红烧排骨算是中国厨房里很家常的料理了。甚至用「料理」这样的词,某种程度上抹杀了它的寻常,恰当的说法大概就是「下饭菜」了。对于童年总缺少油水的父辈来说,有着透光油脂的红烧肉本来是上选,但孩子总对肥肉不太喜欢。于是,排骨成了老少咸宜的选择。 排骨焯水,擦干水分,备用。我喜欢在煮之前先把排骨在油锅里轻煎一下。肉的表面微微染上斑斑点点的金黄,这是好吃的光芒。在中餐里,这也是很常见的「美拉德反应」,简直就是让美味程度biubiu飞涨的魔法。 接下来就是「红烧」。说过好多次了,红烧跟糖醋,大概是适用于99%食材的烹饪手法,只要料下得精准,怎么可能会不好吃?!浓油赤酱里走一遭,沾染一身馥郁香气,红烧排骨就能出锅了。 我很喜欢包裹在细细一根骨外头的那层筋膜,牵连着薄厚匀称的肉,两口一块,很是过瘾。记得小时候,我还很喜欢找到那块脆骨,吃起来虽然没啥味道,胜在有趣,咕吱咕吱,有咀嚼的快感。 吃红烧排骨,其实是没有红烧肉那么下饭的。你或许需要一口米饭来压一压红烧肉的丰腴,但唯有啃干净一块排骨,才有闲心吃饭。真正下饭的是红烧排骨的汤汁。混着油和甜中带咸的汤汁,浇入米饭,拌个均匀,直到每一颗米粒都油光闪闪。这时候,再不需要下饭菜,只是饭就够好吃了。 这种好吃,是「不用刷锅」的好吃。这次自己做完红烧排骨,就直接把面条扔进了煮肉的锅里,和着汤汁拌一拌,暴风吸入。 快过年了。在家宴的餐桌上,必定少不了这道「红烧排骨」。它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却是能让人再来一碗饭的细水长流。

冬日特饮【黄油热朗姆】是香甜化不开的醇香热酒!

冬日特饮【黄油热朗姆】是香甜化不开的醇香热酒!

2020年12月30日

节日聚集的12月,已经想好跟朋友们去哪里小酌一杯了吗? 反正,对于酒精爱好者来说,节日最值得庆祝的,就是又可以名正言顺喝酒啦!但是圣诞节又有点不同,对西方来说,算是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对中国人来说,也是最有代入感的。在特别的日子里,当然要喝点不一样的。 在全世界很多国家,每到圣诞节都有当地特色的「特饮」。比如意大利,就有以歌剧作曲家贝里尼命名的Bellini。想有地道的意式风味,就要用意大利白桃泥和产自意大利的起泡酒Prosecco。不怕胖的,还有一个绝佳选择就是Bombardino。这就完全是颗「热量炸弹」了:加了白兰地的蛋黄酒上头,顶着一坨鲜奶油,宛如一座雪山。正如它在滑雪胜地热卖,也许不只是应景。哪怕是在圣诞,人们也需要源源不断的热量来保持御雪滑行的劲头。 波多黎各则是有如同皑皑白雪那样的椰子蛋酒Coquito,椰奶、椰子奶油和炼乳,再加上当地产的朗姆酒,听起来莫名想是道可人的含酒精液体甜点呢。 以啤酒文明的比利时,在圣诞节的安特卫普,就能喝到期间限定的啤酒;一向讲规矩的德国人爱喝的glühwein更像是我们熟悉的热红酒,用的是丁香、豆蔻、肉桂、橙子和红酒等等。不过德国还有一种颇有仪式感的圣诞特调,就是在热红酒杯口以小钳子悬一颗浸泡过朗姆酒的糖块,靠着热气蒸腾,任凭糖一点点受热融化,滴入热红酒里…… 热红酒可以说是没啥难度,之前我也有做过,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独家秘方。稍微特别一点的还有我曾专门做过视频的「爱尔兰咖啡」。是的,就是让人醉、让人清醒还让人长胖的那款。能在圣诞一块儿喝酒,当然都是不一般的交情,甜蜜和烦恼,共同分享才是。 而最热门的圣诞鸡尾酒List里,应该还有一款蛋酒Eggnog。我也有做过,喝完会让人有能疯狂举铁500下的错觉。其实,还有一款像是蛋酒的变形,也很有趣,叫「汤姆和杰瑞」,表面有绵密浓厚的泡沫。感觉好像跟陪伴我们长大的动画片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人们倾向于把这个名字跟美国始祖级调酒师Jerry Thomas联系起来。 说道Jerry Thomas,不得不说,伟大的调酒师,就是要一个人承包大家节日的吧台。 今天做的这款「黄油热朗姆」多多少少也跟Jerry Thomas有点关系。他就曾经调了两款朗姆酒,一种是加了丁香、五香粉、糖、黄油和热水的「辣味朗姆酒」,还有一种是不加香料,只用豆蔻粉点缀的「五香朗姆酒」。 但是,成年人的世界,不要选择,而是都要。我做的黄油热朗姆,不仅基底里用到了丁香、肉桂、豆蔻这些香料,拿来做装饰也不错呀。把香料跟黄油搅拌均匀,倒入朗姆酒,然后灌进热水,搅和一番,就得到一杯黄油热朗姆。 虽然尝不出什么黄油味儿,但还是比一般鸡尾酒要更润一些。 稍微了解一下圣诞鸡尾酒就可以知道。在这个节日喝酒,那喝的能是酒吗?喝的是个气氛,而香料就是最佳的氛围制造机,所以只要加上各种闻起来让人迷醉的香料,其实就成功了99%。剩下的,就交给一只用热水温过的酒杯吧。在寒冷的冬天,还有什么能比捧在手心里温热的一杯酒,更让人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

啫啫鱼煲 | 附上啫一切的万能公式!

啫啫鱼煲 | 附上啫一切的万能公式!

2020年12月30日

​冬日里,只要有暖的料理,便能让将至寒潮、窗外冷风都变得有几分可爱。 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总觉着在一年中最肃杀的季节里,与其说贪的是热量,倒不如恋的是那一分暖意。精致如蒙布朗怎么也比不了街角烫手的糖炒栗子;跟一掰开就袅袅生烟的烤红薯相比,再软嫩的红薯干都差了点意思;次第而来的大餐还真不如深夜一碗白糜…… 如果说有什么是极适合拿来做冬日限定料理的,那一定是锅物。有一口锅,就代表着永远翻腾着的热气。每到年尾,朋友相聚,要是没啥特别的,晚餐归处不过就是火锅或是寿喜烧。两者有类似,从火热吃到炉火将歇,热意和热闹,得有一样先消耗殆尽。 在吃个热闹这件事上,还是老广更深谙其中门道,只一味「啫啫煲」,就拿捏住了精髓:凡事趁热,吃个痛快。 说到啫啫煲,广州食客的耳边很难不响起食材在砂锅里滋滋的声响。在粤语里,「滋滋」发音为「啫啫」,啫啫煲也因此而得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食色男女出没的广州大排档,啫啫煲就能把市井夜色一锅端起。食材下锅,猛火干逼,香气纵横,很是快意。 啫啫煲有生啫和熟啫之分,生啫就是把生食材加调料放入锅中,由其从生变熟;熟啫则是要先预处理,入锅食材已有三四分熟。相比起来,生啫比熟啫有更澎湃的香气,镬气也更足。在口味上,还有清啫和酱啫的说法,前者强调简单调味,后者则要重口很多。 前段时间,我专门在公益课堂上跟粤菜师傅阿权偷师一招。看起来精深的粤菜,独成一派的啫啫煲其实倒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举一反三,今天就图新做了个「啫啫鱼煲」,用的是传统生啫的手法。 我选的是新鲜石斑鱼,对,就是那条总在各种港剧里被翻来覆去料理的那条鱼。石斑吃起来肉质肥嫩,没什么刺,全家老小都很适合。要说做这道啫啫鱼煲,难度系数最高的应该就是料理鱼了,费点力气,切成适口大小。这道菜,就成功了一半。 在广州,万物皆可啫啫煲。所以你大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食材,让它成为餐桌的主角。 啫啫煲的精气神,是铺在煲底的三味底料:红洋葱、大蒜和生姜。放这三味料,一定要下狠手,多多益善。堆得高高的,更便于热量传送,让上面的主料熟得更快,也能迸发出更足的香气。 可以说,啫啫煲里有流水的主料,铁打的底料。它们提供了啫啫煲天然的香气,而把香味绵延得更长,还需要酱料来添把火候。我这次用的腌鱼酱料是普宁豆瓣酱和一点黄椒鲜辣酱。普宁豆瓣酱是潮汕菜里很常到的,也算是蹭一点啫啫煲的原产地之味吧。为了色泽更诱人,我还稍微加了点蚝油。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酱料和口味。阿权老师还给了我适用于啫啫煲的万能口诀:煲海鲜就用蒜蓉酱,煲牛肉用黑椒酱不会错,如果是煲蔬菜,普宁豆瓣酱就正好。 万事俱备,只待入锅。 要说做啫啫煲,最紧要是得有一口好锅。 在粤式大排档、酒楼,绝大部分师傅用的都是砂锅。好的啫啫煲,可是很费锅的。里头是生冷食材,底下是生猛直火,一来二去,普通砂锅用上一两次就有很大损耗。 这次手边正好有新入的北鼎珐琅铸铁锅。致敬一口好锅,就得做点特别的。用下来的体验,也相当称手。 其实选啫啫煲的锅,关键并不在于非得是砂锅,讲究的是导热要好,受热均匀,保温性能好。这三点,也是一口优秀铸铁锅的必要修养。 我用的这款是白珐琅焖焗锅,看起来温柔优雅,相对之前我自己用过的黑珐琅也友好:不用开锅,上手就能用,清理起来也方便。口径28厘米,比较浅,很适合拿来煲仔饭或啫啫煲这样焖和焗的快手饭菜。还有一款比较经典的22厘米口径焖炖锅的,比较深,是做炖煮菜的一把好手。 铸铁材质也确保了很好的导热性,而很有分量的锅体也能很好起到保温效果,绝对不会让啫啫煲的灵魂逃走半分。况且更耐用,保养得好甚至用几十年传家也没有问题。可以说,一口好的珐琅锅是可以替代砂锅的。 前头也说了,啫啫煲对砂锅损耗很大,为了保护珐琅铸铁锅,我还搭配了北鼎出品的导热版。很简洁大方的设计,先搁在明火上,把锅放在上面,既能保护锅底,又能让锅内食材受热更均匀。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做啫啫煲的时候,师傅特别交代,要把所有食材表面的水分擦干,这样才能很大程度上逼出浓厚而入魂的香气。所以我做啫啫鱼煲,也是滴水不加的。加分的是,这款北鼎珐琅铸铁锅锅盖上有60颗凝水凸点,可以让凝结的水汽均匀回落。即便不加水,每一样食材都能均沾雨露。 啫啫煲本就是快手料理。据说在酒楼里,师傅们几分钟就得搞定一煲。在家用铸铁锅做啫啫煲,发挥所长的好锅也只需要十多分钟,就能让一锅生猛滋味备妥上桌。 香港美食家就这样形容一锅啫啫煲的魔力:沸腾的声响,氤氲的烟火,激烈的香气,灼烫的热力。各人吃时抢先以筷一拌,使佐料上下生熟均匀,料头等诸味调和。此菜最重火候,最好是每人一箸,吃罢再要,因此啫啫煲只能共享,不宜独食。 如此酣畅淋漓的热闹之味,是可以与春节里的喧闹相媲美的。

菠萝咕咾挪威北极鳕鱼

菠萝咕咾挪威北极鳕鱼

2020年12月17日

不知不觉又快到过年了,是不是已经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开始暗搓搓盘算各种派对聚会上要吃些啥? 中国胃嘛,自然还是喜欢那些有着十足烟火气的味道,比如糖醋、红烧……往年在一年尾声的餐桌上,能靠这些风味撑起台面的大多是人们口中的「横菜」,什么糖醋排骨啦,红烧蹄髈啦。但有些味道永远讨人喜欢,可我们终将步入中年。 用挪威北极鳕鱼做中国菜,品两道经典年味儿 学会抵抗油腻,大概是人到中年的必备修养吧。即便是在能冠冕堂皇大口吃肉的尾牙派对上,还是要克制。就拿我来说,越到狂欢时刻,越会选择用清爽的鱼肉来代替让身体负担很大的猪肉之类。 前段时间我安利给大家了来自挪威的青花鱼。那片纯净海域是个永远会给人期待的宝藏之地。掐指一算,眼下正是挪威北极鳕鱼的黄金时代。 用挪威北极鳕鱼做中国菜,品两道经典年味儿 对于鳕鱼,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几乎在所有超市的货柜里,你都能找到它。但关于鳕鱼的真假,一直都是门学问。当你不知道选哪种的时候,也许可以跟我一样,选择来自挪威的北极鳕鱼。 有人说,「挪威北极鳕鱼的历史就是挪威历史」。挪威海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鳕鱼群,而早在维京时代,风干的鳕鱼就随维京人的探险走向世界,成了挪威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虽然到了2020年年末,而挪威北极鳕鱼的狂欢才刚刚开始。 每年冬天,北极鳕鱼群会从巴伦支海深水海域一路洄游,直至挪威北部海岸的原始繁殖地。这个现象被称为「挪威奇迹」,而为了繁衍进行一场1000多公里的旅程,鳕鱼也是人们口中的「情人鱼」。至于「北极鳕鱼」,更是来自挪威语中的「漫游者」之意。 不是所有鳕鱼都有漫游的勇气。在挪威,最主要的鳕鱼群就是「沿海鳕鱼」和「挪威北极鳕鱼」。前者一生都生活在沿岸的浅水区,只有北极鳕鱼,永远朝更北的海域潜行。每年1-4月捕捞季,当它们成群归来时,就是冬季里最让人觉得丰美的时刻。 经历过长距离的游行,北极鳕鱼拥有了让人惊艳的肉质,片状纹理,口感紧实。而且得益于冰冷而澄澈的挪威海域,它的口感很纯净,香气细腻。这一点就足以让它能很好承载世间万千风味,就像一张白纸,总能最大程度沾染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用挪威北极鳕鱼做中国菜,品两道经典年味儿 相比起北欧料理的清冷,中国味是极致的热烈与复合。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相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回忆起一直以来都很偏爱的中国味,菠萝咕咾肉绝对是餐桌上当仁不让的人气料理。无他,不管什么年纪,都会被那种恰到好处的酸甜和馥郁果香击中。以往我们用的大多是猪肉,但切配腌制过程相当复杂,这次我就试着用北极鳕鱼做了一道「菠萝咕咾挪威北极鳕鱼」。 用挪威北极鳕鱼做中国菜,品两道经典年味儿 做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鳕鱼用白胡椒和薄盐简单调味,在油锅里炸到微微金黄,再去咕咾酱汁里滚一滚,就能挂上晶亮绵稠的酸甜味道。 吃起来没猪肉那么腻,主要是因为挪威北极鳕鱼是名副其实的低脂深海鱼,而且鳕鱼清透清甜的气味,是绝佳的料理底色,会把菠萝的果香无限放大。每一口下去,都有南国的热带风味,哪里还有北极漫天冰雪的凉飕飕? 用挪威北极鳕鱼做中国菜,品两道经典年味儿 咕咾,来自超会吃的广东人手笔,而同样烈火烹油的,还有一道宫保滋味。好像一般家里过年,未必都会做一道「宫保鸡丁」,但对我来说,这种糊辣荔枝味着实下饭,所以作为小彩蛋,我也把北极鳕鱼做成了家常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宫保糊辣荔枝味型,挪威北极鳕鱼的紧致口感和宫保惯常使用的鸡肉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优质蛋白含量更高。 反正,炸到外表酥香、内里软嫩的鳕鱼块,就是厨房里最好用的那块「砖」,哪里有用哪里搬,空口吃已经让人停不下来,配上各色酱汁,怎么可能味道不好? 用挪威北极鳕鱼做中国菜,品两道经典年味儿 每次过年,吃吃喝喝的喜悦保质期从来只有3天。一过时效,我就会苦于消化不良、吃多长胖。北极鳕鱼可以说是很好的替代品。它的脂肪含量很低,是出了名的「瘦身专家」。但该有的营养成分却一点不少。 用挪威北极鳕鱼做中国菜,品两道经典年味儿 挪威北极鳕鱼有很丰富的OMEGA-3、蛋白质、维生素和碘元素,对家人健康都是必不可少的营养。在挪威东北部,人们还会用北极鳕鱼的鱼卵和肝脏做成料理「mølje」,配上土豆和圆面饼,宛如一颗富含维生素D的「小炸弹」。 中国人都讲究,新的一年,总归要有些新气象。那么,不如让新意先从餐桌开始。用一尾纯净的挪威北极鳕鱼,给爱的人捎去满满心意,希望在明年,一切都能是簇新的模样。

60分钟一锅出,4道冬日暖食,有鸡有虾有蛋有藜麦,补足蛋白质

60分钟一锅出,4道冬日暖食,有鸡有虾有蛋有藜麦,补足蛋白质

2020年12月02日

​马上又到年尾了,大家是不是都在忙着这一整年的最后冲刺? 以往每到这个时候,身边的朋友总是很难找到时间相聚的。其实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想起冰箱已经空荡荡了许久,厨房也好长时间没开过火。一日三餐,少了那么些闲情逸致,多了堆叠成好几袋的外卖盒。毕竟,除了花时间烹饪,还得清理满池子锅碗瓢盆,以及沾染一身油烟味儿。 做饭,已经成了某种「奢侈行为」,得有闲才行。 可是,前段时间居然在朋友圈看到,常年动态都是996、加班狗的IT朋友,居然晒出了自己做的午餐。颜色可人,搭配丰富,完全看不出是来自一个厨房小白之手。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又是一个虚构的「凡尔赛文学作品」。 一打听,还真是人家自己做的。搞IT的好像多是科技咖,既然掌握不了火候,那就借助科技的力量呗。 原来朋友新入手的是「QCOOKER圈厨全智动多功能料理机器人」,一机多用,只一台就能抵得上一个厨房。热衷于厨房用具尝新的我,当然也必须拥有。 新机器到位,最好的开机仪式,当然就是做上一顿丰盛大餐。 冬天嘛,就适合喝各种滋润的汤水,一碗好汤是好餐饭的快乐源泉。因为最近有点馋那种清甜滋味,所以准备做一锅「椰子鸡汤」。 这款圈厨料理机器人操作起来很方便,只要把鸡肉放到锅里,加水,它能帮忙把鸡肉的清洗工作也做好。然后加入配料和椰青,设定好时间,后续基本上就不需要再去管它啦,任由食材在里面暗暗积蓄好味道。 比较特别的是,圈厨料理机器人是边搅拌边加热。一方面搅拌有助于各种风味融合,也可以使受热均匀。但力道是极其温和的,甚至都不太会引起锅内水平面的波澜,这样也不至于把食材搅碎。 煲汤,重要的就是火候。相比起在煤气灶上熬汤,得时时盯着火,圈厨料理机器人可以精准控温,比如煮汤就能恒定在100℃,保证它保持沸腾,却不至于过了火。 当然,这还不够精准狙击都市饮食男女的心。 只有汤还不够「凡尔赛」,前菜、主菜和主食,一样都不能缺。于是,时间管理大师正式上线。 这款圈厨料理机器人各项功能是可以叠加使用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想得到,就能物尽其用。煲汤耗时最久,所以头一个先做汤。接下来,就可以利用煮汤的蒸汽做其他料理,势必让每一丝热量都好不浪费。 我准备的是「蒜蓉开背虾」,也算是一道端得上台面的硬菜吧。只要把虾处理好,淋上蒜蓉酱,静候它转红就行。蒸锅主体的空间还绰绰有余,迅速打上两个鸡蛋,调匀了,上锅蒸就是很别致的「日式茶碗蒸」。秋冬时节,再磨上些山药泥,就相当有质感了。 如果不是周末,家里吃饭的人未必那么多。懒得煲一大锅米饭吃上好几顿,一人食的时候我更喜欢蒸碗米饭。蒸出来的米饭,分量好把控,而且总觉得香气更饱满。想吃得健康一些,所以做的是「高蛋白藜麦饭」,跟虾和鸡蛋羹放一起蒸就行了。 你相信吗?准备一桌有虾有汤的午餐,只花了一个小时,还是很让人心动的。 其实我之前也用过其他品牌的料理机。相对而言,圈厨这款在功能上已经比较完备,又很平价。对于还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是性价比之选。还住宿舍的大学生也挺适合的,吃腻了食堂,改善伙食也能靠它。不过,提醒一下,还是得在宿舍用电功率范围内想法儿吃点好的。 还比较放心的一点是,用料理机做饭就用不上明火,安全系数提高了不止一点点。而真正解救煮妇的是,做饭再也不用跟油烟斗智斗勇了。每次看到朋友们下厨房得准备护目镜、面罩,就觉得生活真是太难了。有了料理机,就能留下一桌好菜,不沾染一丝油烟。 几多感慨的这一年,也这么艰难地走完了。张爱玲曾在《小团圆》里写过这么一句话:“在最坏的时候懂得吃,舍得穿,不会乱。”我想这就是科技的美好吧,让仪式感不再奢侈,让更多人能体悟到生活之美。不管再忙,吃点好的,总会更有力气继续向前。

挪威青花鱼菌菇煮物 | 冬天就是要吃暖锅呀!

挪威青花鱼菌菇煮物 | 冬天就是要吃暖锅呀!

2020年11月09日

正式立冬了。 到了一年的尾声,北方就成了个天然的大冰箱,窗台上已有人家挨个儿摆好了柿子和梨;各色毛绒绒的大衣也得牢牢裹在身上;夜归途中,呵口气也能凝成白雾…… 要解冻这冷冽寒意,其实也很容易,只一点点暖就够了。比如街边沙沙翻腾着的糖炒栗子、合上双手刚好可以握拢的烤红薯;还有就是一口咕嘟咕嘟冒热气的锅物。 以前一到这个季节,朋友们就很喜欢约出去吃铜锅、火锅和寿喜锅之类。简简单单一口锅,远比看起来要深不可测,能烫肥牛,煮出清甜的白菜,最重要的是,还能把一群人煨得柔软。 之前秋冬去日本,寻常人家最偏爱的还是各色煮物。据坊间日本大厨的说法,「煮物」才是日本料理的根源所在。几乎万物都能拿来做「煮物」,而人们常用的是在秋冬季最活跃的青花鱼。而在日本料理中,被青睐的青花鱼大多都来自挪威。 每年的9-11月份,可以说是「挪威青花鱼季」,海水转冷,为了抵抗寒冷,挪威青花鱼的油脂会变得非常丰富,脂肪含量高达30%,鱼肉的口感前所未有的多汁肥美。这样juicy的挪威青花鱼自然不能错过。我之前就做过糖醋脆皮挪威青花鱼。趁着11月的挪威青花鱼最佳捕捞季,还能赶上最后一波美味。 「煮物」是「烩煮料理」的统称,讲究的是「原味」,两种以上的食物放在一起烹煮,最后仍能保持各自的本味,同时又融合适口。 为了保持食物本味,做这道料理的时候,不需要过多的调味料,只靠菌菇吊出挪威青花鱼的鲜。我准备了花菇、白玉菇和干香菇。当然,你也能准备更多种类的食材。光是当季菌菇就有很丰富的选择。 泡干香菇的水可以拿来作为汤底,清澈又馥郁,什么都没加,只简单煮沸就能膨出一室香气。青花鱼切块,先热水汆一下,再到冰水里冷静一番,可以最大程度保持鱼肉的柔嫩。等菌菇煮得差不多,就可以让青花鱼噗通入水了。这两者结合,是1+1>2的组合。鱼肉中的肌苷酸和菌菇的鸟苷酸,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足以鲜掉眉毛。 靠美味已经够了,挪威青花鱼还相当有内涵。青花鱼超30%的脂肪基本都是健康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海洋中「游动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珍贵鱼油占比20%-26%,吃一条就相当于恶补了大半瓶深海鱼油。大家都耳熟能详的DHA和EPA也很丰富,可以帮助小朋友的大脑发育,对中老年人预防血管硬化也有效果。 吃青花鱼,对我们女性来说,也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护肤。鱼肉富含的Omega-3、抗氧化物和蛋白质也能让一到秋冬就干燥的皮肤更有光泽和弹性。 这些在我眼里,其实都只能算是附加项。在凉风天里,还有什么能比吃到一锅暖呼呼的煮物更叫人舒服?光是听着厨房里有咕嘟咕嘟,家人围坐,吃饭闲聊,惬意得就像泡了个温泉,还是来自北极圈的那种哦。

咸豆浆加蛋 | 只要5块钱5分钟,就能在家做的五星级早餐

咸豆浆加蛋 | 只要5块钱5分钟,就能在家做的五星级早餐

2020年10月28日

在食物界,咸甜问题是永远的母题——被讨论咸甜,是检验料理国民度的检验标准(之一)。 豆浆也不例外。 对中国人来说,这种柔和而带着淡淡香气的食物是比牛奶更接近体温的。舒乙就回忆说,在父亲老舍眼里,最好吃的早饭就是豆浆油条。一向挑嘴的张爱玲也钟爱这种更庶民的食物。当时无论住在爱丁堡公寓还是卡尔登公寓,她和姑姑都要请开电梯的司机代买,“托他买豆腐浆,交给他一只旧的牛奶瓶。陆续买了两个礼拜,他很简单地报告道:’瓶没有了。’是砸了还是失窃了,也不得而知。再隔了些时,他拿了一只小一号的牛奶瓶装了豆腐浆来,我们问道:‘咦?瓶又有了?’ 他答道:’有了。’新的瓶是赔给我们的呢,还是借给我们的,也不得而知。” 至于作家王蒙,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磨豆浆。 关于豆浆的咸甜之争,相比起其他咸甜食物非要论出个上下的面红耳赤,人们对豆浆有更大的宽容度。 就拿上海来说,甜豆浆是有的。早饭摊上揭开那口滚着热乎豆浆的大锅,勺子往里一掏,舀出一团秋冬白蒙蒙的雾气,淌到碗里,是柔和的一缕晨光。老板手边一般都有糖罐,里头装的是颗粒较大的砂糖,搁进一勺,甜度刚好如黄豆香那样清浅。 豆浆和油条,绝对是天生一对。 油条炸得坚脆笔直,交错的两根掰开,一半一口油条一口豆浆,另一半则揪成一小段一小段,在豆浆里泡得柔媚饱满,一口大满足。 这样的黄金搭档,是咸甜都无法拆散的。 咸豆浆跟甜豆浆比起来,稍微显得有些技术含量。手脚麻利的老板娘在碗底敲进一勺酱油一勺醋,勺子在碗边噹噹两声,是美好清晨的前奏。咸豆浆的料不止于此,榨菜细碎,小葱轻巧,紫菜稀松,虾皮是咸鲜精华,一一洒进碗里,只待一股豆浆俯冲下去,飞流激荡。 滚烫的豆浆遇上醋,在碗里开出花来。这种豆花是不同于豆腐脑的块状,实实在在是玲珑而绵绵的那种絮状,所以入口更为滑嫩。焦脆油条切寸许,泡在咸豆浆里,温喉醒脑。 今天教大家做的咸豆浆,很大程度上复刻了这种街头古早味,一秒让人穿越到上学时光。 不过之前在一些台湾食店也试过加蛋版的咸豆浆。在注入豆浆之前,先在碗里打个鸡蛋,搅成蛋花,靠豆浆的沸腾烘得凝结成丝絮,美味buff加成。 这就又到了赖床的季节,有这样一碗咸豆浆,就算离开了被窝,整个人也都是从内里暖出来的。

秋日暖食丨千页豆腐豆乳暖锅

秋日暖食丨千页豆腐豆乳暖锅

2020年10月18日

秋风一吹,黄了银杏,红了枫叶,惊醒了好胃口。 正如老饕汪曾祺说的那样,人在苦夏,就连胃口都是恹恹的,不怎么挑,一碗芝麻酱面、两张葱花饼,顶多再加一碗绿豆稀粥就能打发了。 被敷衍了一整个夏天的五脏庙在秋天第一场金风里,冷不丁哆嗦一下,醒了过来,必得好吃好喝才得以将息。吃点好的,补充营养,以弥补夏天错过的佳肴,这就是北方人口中的「贴秋膘」。据汪老所说,在北方,「贴秋膘」另有别意,那就是吃烤肉。 在秋日老北京人来人往的烤肉店给了食肉者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尽管敞开肚皮吃肉吧!其实贴秋膘的奥义,倒并不在吃肉,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够营养。就像不能为久饿的人准备满汉全席,贴秋膘的头儿一定得开好。 要我说,秋日料理,首先得够「暖」。 夏天是贪凉图刺激的季节。凉水里浸过的西瓜、冰箱里拿出来冒烟的啤酒、午夜小巷从喉头燃到胃的麻小,无一不是不计后果的放纵。但到了秋天,可得悠着点儿了。 正逢换季,肠胃正是脆弱的时候,吃点暖的很有必要。正如村上春树写的那种「淳厚柔润」的秋日阳光,这种暖意不是叫人一下子冒出汗来的烫,而是一点点渗入味蕾和内心的热量。能给人以这种熨帖温度的,有南方大街小巷无孔不入的桂花香气;刚出锅带着湿润热气的糖炒栗子;融化了一整个清晨的糖芋头…… 最近觉得豆香应该也算是秋日之味呐。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已经健身有段时间了,肌肉(体重)前所未有的飞涨,所以能放肆增重的秋天反而得注意些。既不想吃胖,又想多补充些蛋白质等营养,豆制品简直是不二之选。 以往一说到豆制品,吃得比较多的就是豆浆、豆腐这些。这次换了个口味,尝试了「南食召」的千页豆腐。因为原料是大豆分离蛋白,这款千页豆腐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还有近20种氨基酸,可以说营养满分。 跟朋友们吃烧烤时,为了降低罪恶感,偶尔会点几份烤千页豆腐找补一下,印象中千页豆腐的魅力就在于那种细腻、柔韧的Q弹口感。但并不是每块千页豆腐都能达标,多孔质地有时会略感粗糙,有的则绵软无力。「南食召」这款倒是让人有惊喜,孔洞很细密,而且非常柔韧,煎炒烹炸,怎么做都不破,口感保持细腻Q弹的程度丝毫不变——所以能扛住各种烹调手法,吃出更多花样。 下饭嘛自然需要一个小炒菜。千页豆腐跟黄瓜、尖椒快火煸炒,有微微辣意。千页豆腐略煎过,是诱人的金黄,咬开还是柔嫩的。 既然是吃肉季,不做一锅红烧肉说不过去。以前家里做红烧肉,都会放百叶结,褶皱能挂住甜美肉汁。而千页豆腐到了红烧肉里,就像一块海绵,每一个细孔都能吸足肉的香气和鲜鲜。千页豆腐本身就自带鲜味,浓油赤酱烹过,一块入魂。 无论是哪里的秋天,最终都需要一顿锅物。正好手边有千页豆腐,那就做个兄弟豆乳锅吧。豆乳香气温和清甜,烫蔬菜就极鲜美。铺上几块千页豆腐,就算煮久一点,也不会碎散,吃起来口感肥润饱满。 做了一桌好菜,米饭也要有秋日风味。刚好有新下的栗子,拿来煮米饭,比糖炒栗子更有家常细巧的温暖,换成银杏也有同样的趣致。 一入秋,冬天其实就在眼前啦。不要小看这暖暖的一餐,把带温度的味道裹进毛衣和羊绒大衣,即便走在风中,心也总被煨得柔软。

【苏式鲜肉月饼】完美复刻全攻略!

【苏式鲜肉月饼】完美复刻全攻略!

2020年09月21日

中秋节就快到了,上海朋友发来线报,光明邨、真老大房门口已排起长队。 跟一般网红店打卡,排队的多是着装时髦的年轻人不一样,这些店门口的长队里还有相当多沪上爷叔、阿姨,有的拖着移动小板凳、拿着风扇,做好了万全准备。 能让人心甘情愿等上那么就工夫的,在这个时节,除了鲜肉月饼,再没其他。 其实每年到这时候,总会有一些关于月饼的不大不小的「讨伐」:五仁月饼是福还是祸;连锁餐厅又搞出了什么洋相百出的新奇口味;到底那家奶黄月饼会流心……偏偏鲜肉月饼独善其身,明明这大概是最政治不正确的月饼了吧? 对第一次听说或尝试的人而言,你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它。是门钉肉饼的进阶版,还是按扁了烤一烤的肉汤圆,亦或是肉包子在油里煎过? 但对包邮区人民来说,这就是全世界独一份的鲜肉月饼。 提到鲜肉月饼,一般都会说「苏式鲜肉月饼」,后来上海、杭州的鲜肉月饼大多是从苏州传过去的。鲜肉月饼叫人着迷的是层层叠叠的酥皮。美食家沈宏非形容那种酥是「说它酥,却隐含着几分脆;说它粉,又潜伏着几分轫」。这种饼皮就叫「油酥」,所以油酥皮月饼在以前嘉湖细点中被称为「酥式月饼」。后来清末明初,苏州糕点闯出了名堂,「酥」「苏」 同音,就取了谐音。 酥皮听起来复杂,有好友金二爷手把手教着做,还是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的。油酥面团和水油面团混合在一起揉面,擀成薄薄的一层皮,卷起来,搓成长条状,再剥下一个个剂子,就可以包馅。 再怎么流心的月饼,也比不上鲜肉月饼的juicy。用的肉馅真的跟肉包子、生煎包馅有得一拼,但肉汁很神奇拿捏在一个刚刚好骄矜的程度:不会过分淋漓,在烤制过程中微微渗到一层层酥皮里。唇齿由浅处往浓里走,最后在口腔里水乳交融,是极润的口感。 月饼是节日限定的风物,而鲜肉月饼的限定期只在从烤炉到你手里的那一瞬间——一定要现烤现吃。那时最外层的酥皮还有某种微弱的脆感,里面是热烫的粉糯。只用牙齿扯开一个小口,肉香就直冲进嘴里了。烫,快速呼出一口,又得赶紧闭上嘴,千万不能让一枚鲜肉月饼的「气」逃走。 有亲生朋友曾经从上海给我打包鲜肉月饼到北京,但就在鲜肉月饼在纸盒里冷却的那一刹那,至少三魂七魄去了一大半。实在嘴馋,也能用烤箱或平底锅抢救一下,不过只是聊以慰藉罢了。最好不要用微波炉,这会带走鲜肉月饼的水分。 最好嘛,还是跟我一样,和朋友一块在家做。一盘鲜肉月饼,我俩耗了一天,成果还是喜人的。既然中秋是相聚的节日,我想一起做一炉鲜肉月饼就是最好的仪式感吧。

糖醋脆皮挪威青花鱼,做鱼只需10分钟,再挑食也能光盘!

糖醋脆皮挪威青花鱼,做鱼只需10分钟,再挑食也能光盘!

2020年08月14日

虽然已经立秋,但对食物的要求还是就跟这个季节穿衣一样,愈清凉愈好。 每到这时候,就很想一头扎进轻井泽绿到连空气都湿润的森林,或是宛如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北欧。如果说小时候的冰雪王国是把头探进冰箱里找到的,那北欧应该算是成年人的冰雪世界。 尤其在出行颇为不便的时刻,宅在家的乐趣之一就是翻看先前自己去挪威的旅行。片段在脑海中闪回,留下青蓝色的光影。在那个地方经历过暴风雪之后的宁静,也见过阳光下耀目的雪山,而让人最难忘怀的是那里让人近乎无法呼吸的纯净。 在这样的纯净之地,生长出的风味是怎样的? 清冽——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挪威味道。清冽如冰,是有力量感的爽快利落,也能化成水,柔软而淋漓。配上我心中挪威的主色调蓝绿色,其实这种清冽蓝色的质感在一尾来自挪威的青花鱼上就可见一斑。 说到青花鱼,也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会是日本料理。居酒屋里只简单用盐烤就丰美到极致的青花鱼是极好的下酒物,家常料理中每个主妇会从陶罐深处挖一勺藏着秘密的味噌,同青花鱼炖煮成质朴滋味。 也许你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日本料理中的盐烧青花鱼、铁板青花鱼大多数都是来自挪威。能征服对食材尤其是鱼类相当挑剔的日本食客,足见挪威青花鱼的优秀。 即便在世界产区来看,挪威青花鱼也算得上是产量和质量双优的青花鱼。当我们形容「肉感」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赞其「juicy」。很少有鱼肉会被冠以这样的赞美,但挪威青花鱼觉得配得上。 养鱼这件事,最近好像特别火。其实在挪威,养鱼真正是件大事。当地人在北极圈中养殖青花鱼,为了在寒冷水域安然生存,挪威青花鱼需要为自己储存很丰富的脂肪,脂肪含量甚至高达30%。只是简单将鱼肉切块,就能看到满到迸出来的油花。 可别听到油脂就害怕,挪威青花鱼所含的基本都是健康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珍贵鱼油就占比20%-26%。大家比较熟悉的DHA和EPA就在其内。这些营养成分可以帮助小朋友活化大脑,也有助于老人预防血管硬化。而它富含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还能合成胶原蛋白,对我们这种爱吃也爱美的人来说,四舍五入约等于能吃的颜值加分项。 家有老小,也挺适合准备青花鱼的。相比起河海里细刺较多的鱼,青花鱼算是对老人小孩相当友好的鱼类,没有小刺,只有一根主骨,大快朵颐也没啥风险。 每年的9-11月份,正是挪威青花鱼最好的季节。这时候的青花鱼,各项指标都处于峰值,时刻准备着成为餐桌上最靓的料理。 最近,恰好有一尾脂肥肉嫩的挪威青花鱼「游」到了我家餐桌,没有犹豫,开伙热锅,趁热把它给料理了。 我没有用偏和风的处理方法,而是选用了可能更适合全家中国胃的传统做法——糖醋大法。糖醋应该是所有中国厨房的魔法吧,无论什么食材,做成糖醋的,总归是老少咸宜,谁能不爱那种开胃的酸甜滋味呢? 鱼肉料理应该算是做起来比较简单的吧,而青花鱼更是没什么难度系数。找个不粘锅,连油都不需要加,烧热了放入切成块的青花鱼,记得先把皮朝下哦~基本上一条完整的青花鱼可以切成6小块,表面切一点花刀,能让它从里到外都感受到热量。 因为油脂丰富,青花鱼皮很容易就煎得酥香薄脆,筷子轻敲,能听到冰凌碰撞的声响,仿佛从遥远的挪威传来。 这段时间都在提倡分餐制,所以我也「造作」地准备了西式摆盘。烫一点豌豆和很有中国味的鸡头米,铺个底,放上青花鱼,然后颇有艺术感地淋上印象派糖醋汁,看起来还有几分米其林料理的排面。 如果是喜欢那种大家庭式聚餐,当然也可以煎好一大盘搁一起,浸入糖醋汁入味就行,吃起来有不太一样的感觉,就像每年过年全家人分食一道西湖醋鱼。 食物真是很神奇的存在,世界之远,一尾小鱼就能跨越纬度、海洋,甚至是季节感。也许这就是寻常生活时常期待的波澜吧。

日式炸猪排三明治,在家做出这枚风靡全球的小可爱

日式炸猪排三明治,在家做出这枚风靡全球的小可爱

2020年08月11日

三明治,听起来其实一般都不怎么让人感到快乐。 通常只有在无暇美美吃上一餐的时候,人们会冲进便利店,在冷藏柜里挑一个三明治充作简餐。其实也没什么好挑的,无非就是挑火腿夹心还是金枪鱼夹心,吐司是选全麦还是白吐司。 尽管已经尽可能大方地塞进了鸡蛋、生菜和火腿片,三明治吃起来总是显得羸弱单薄,没什么幸福感可言——直到我在便利店买到了一款「日式炸猪排三明治」。柔软的厚切吐司像两块小棉被一样裹着厚嘟嘟的炸猪排,酱料微微化开猪排表面的「黄金甲」。吃起来虽然已经比刚炸好的时候打了折扣,但真是叫人满足:你得把嘴张开,才能一口吃下面包的空气感和猪排的肉感。 也许在我们看来,三明治就该是清爽低热量的,但前段时间还有人专门在全日本面包销量最多的京都做了个小小调查,发现当地人最爱的两款三明治就是水果三明治和炸猪排三明治。前者负责颜值,后者供应美味。 据说最早的「炸猪排三明治」来自东京上野的「井泉 本店」。这家炸猪排店创立于1930年,这也是日本真正接受西餐,开始发明改良西餐的年代,猪肉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起来。1963年还有一部名为《炸猪排一代》的喜剧电影,原型就是上野井泉本店。 因为井泉临近当时的花街「下谷」一带,往来有很多艺伎。第一代店主石坂一雄为了让艺伎们吃东西不弄花口红,专门制作了切得小块适口的「炸猪排三明治」。这家店的特色是,猪排炸得软嫩,只用筷子就能切开。 刚出锅的炸猪排三明治真有这样的魔力。 《孤独美食家》里,五郎就光顾了新御徒町的「居酒屋まめぞ」。哪怕已经吃得很顶了,老板还是建议他在店里先吃一块再打包,因为「刚做好的比较好吃」。 炸猪排最好是用2厘米左右厚度的里脊肉,这样才能在炸的过程中还保留肉的柔软多汁。裹上面包粉之后炸。如果是用油炸,30秒左右差不多,油温在170-180度左右。视频中用的是气炸,无油更清爽不油腻。 刚出锅的炸猪排,赶紧用绵柔的吐司包起来,塞进跟猪排最配的高丽菜,配上酸甜的酱汁,就算是匆忙得只能吃一个三明治的午休,也仿佛来了顿简易版炸猪排Set。 相比起炸猪排轰轰烈烈的「咔呲咔呲」好吃,炸猪排三明治是更低调的欢喜。有多好吃?是你跟这块炸猪排三明治的秘密。

谐星玛丽 | 我喝的不是酒,是大人午餐的前菜

谐星玛丽 | 我喝的不是酒,是大人午餐的前菜

2020年08月02日

有些鸡尾酒,表面上看着暗黑凶恶的,其实背地里是个元气满满的小可爱。 没错,我说的就是奶凶的「谐(xuě)星(xīng)玛丽」。咳咳,一切为了和谐,以下就昵称它为「谐星玛丽」啦~ 谐星玛丽 | 我喝的不是酒,是大人午餐的前菜 上次用番茄做了酸汤面,肯定还不够吃完这沉甸甸一整季的时令风物。对酒精爱好者来说,正如万物皆可盘,什么都能拿来做成酒。 当你拥有芹菜、番茄还有盐、辣酱油这些食材调料的时候,除了把他们炒叭炒叭变成暗黑的「芹菜炒胸是」,就可以调成一杯跟番茄冷汤相似度高达99.99%的「谐星玛丽」。 作为鸡尾酒界最经典的鸡尾酒之一,「谐星玛丽」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颇有故事的Lady。创作者据说是巴黎一家酒吧的调酒师费尔南德·皮蒂奥特(Fernand Petiot)。1920年代初,他搬到了曼哈顿,恰逢禁酒令颁布,费尔南德也加入了「暗搓搓喝酒小组」。 他从更古早的牡蛎鸡尾酒中找到灵感,用柠檬汁、番茄汁和Tabasco辣椒仔等调味,制成了最早的「谐星玛丽」。而在此时,「谐星玛丽」其实还只能算是不含酒精的软饮。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禁酒令实行期间,美国很多餐厅都把这种无酒精「谐星玛丽」作为前菜提供给客人。 让「谐星玛丽」变得成熟的还是在二战战场上常被作为胜利奖品的伏特加,在美国,它被称为「白威士忌」。 伏特加的点化,让「谐星玛丽」很快就成了酒吧的流量担当,就连海明威、玛丽莲·梦露、达利都是这款鸡尾酒的粉丝。(不过,只要是喝酒的场合,有这三位不爱的嘛?) 硬核酒精爱好者甚至将其作为很有效的「宿醉疗法」。宿醉醒来浑身不舒服?没关系,一杯「谐星玛丽」,马上状态到位。因为配料中加入了蔬菜,会让空落落的胃更舒服,调味的盐能补充流失的电解质,伏特加的魔力么,就是让你忘记宿醉醒来的头疼欲裂。 这么看来,「谐星玛丽」可是杯乖巧懂事的鸡尾酒,怎么偏偏被冠以暗黑的姓名? 有人说名字起源之一是来自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玛丽一世,也有人说是美国艺人为了向芝加哥一家夜总会的女服务员玛丽致敬而取名的。这家夜总会时有喝醉酒的客人闹事,晚上拖布总能染上血水。其实,血腥的才不是酒啊,杯中这位「玛丽」明明是个维生素满满的姑娘。 谐星玛丽 | 我喝的不是酒,是大人午餐的前菜 今天我做的版本就比较经典,用到的就是伏特加、番茄汁、柠檬汁、辣酱油、Tabasco这些。其实还有很多演变的做法,比如把伏特加换成龙舌兰酒就是「xuěxīng玛利亚」,换成朗姆酒就是「xuěxīng海盗」,换成杜松子酒和番茄酱就叫「Maria Verde」……辣酱油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换成美极酱汁或是牛肉清汤。 在「谐星玛丽」之前,你很难想象有一杯鸡尾酒能容下这么多寻常而普通的食材。它们调和成的滋味也远远超过了「酒精」所能定义的,而是更复合的酸甜苦辣咸。就像我们的生活呀,看起来那么平凡而平静,每个人却都能咂摸出复杂的滋味,有时还会被高浓度的酒精呛出泪来。

咖喱乌冬面 | 越热的天儿,就越要吃点热敷敷的

咖喱乌冬面 | 越热的天儿,就越要吃点热敷敷的

2020年07月27日

菜谱翻译自:just one cookbook 最近感觉只要一离开有冷气的地方,就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大暑天里。 每一代人好像都有自己的消暑秘技。对有些人来说,午睡时奶奶手里悠悠摆的芭蕉叶扇子就够凉快;有的人想要透心凉就得来一瓤深井里捞起来的西瓜;淘气的孩子把头探进冰箱里找一个限定进入的冰雪王国;二十来岁的年纪,最爱的就是在空调打到18度的房间,裹着被子吃冰…… 这种直白的降温方式现在是有点吃不消了。倒是想起以前老人家说的,最好的消暑方式便是发发汗,出一身汗也就凉快了,比如在外头野疲了回家来一杯温热的大麦茶,没胃口的饭点来一碗还冒着细烟的茶泡饭就很不错。 对我这种面食爱好者来说,一碗热汤面也是调剂口味的好选择。不过么,面食吃多了还是怕胖的,所以可以挑单位热量没那么高的乌冬面。乌冬面比一般面条要稍微粗一点,有些人会觉得吃起来未免寡淡些,其实是因为跟拉面丰富的各种浇头相比,当地人吃乌冬更乐于享受乌冬本身的口感和滋味。 在日本,有三大国民乌冬,分别是香川县的赞岐乌冬、群马县的水泽乌冬和秋田县的稻庭乌冬。水泽乌冬就比较粗犷,是清透的乳白色,主要拿来做成冷面。稻庭乌冬是另一个极端,手工制作,纤细娇嫩,据说以前是只有藩主和天皇才能享用的食物。销量最大的要数赞岐乌冬,筋道柔软,同时咀嚼起来还有某种力量感。 在国内可能不太容易买到这三大乌冬。但是哪怕只是平凡无奇的乌冬,如果做成咖喱味的,美味程度应该还是有保障的吧。毕竟咖喱本身就是极日常的料理。它不挑任何搭配对象,煮一大锅,啪嗒啪嗒丢进去那些蔬菜边角料和肉块,熬到浓稠,搁在冰箱就能吃上些时日。 当咖喱遇上乌冬面,亲民程度不只是双倍了那么简单。不仅吃起来便利,做法也完全极简,至少不会激发人在大热天对厨房的本能恐惧。 还是只要把洋葱和肉片炒出香气,然后加入柴鱼高汤等调味。接下来就只要另烧一锅水,煮好乌冬就行啦。想要乌冬更筋道些,还可以过一遍冷水。白嫩滑溜的乌冬盛在碗中,舀几勺咖喱浓汤,撒上切到细碎的葱花,就是很轻松写意的夏日一餐。 别看乌冬软乎乎的身段,吃到口里还是有脾气的Q弹。可不就像我们,别看已经过上了保温杯的年纪,说不准里头装的还是枸杞泡啤酒呢?

鸡尾酒老冰棍儿,大人才能吃,不骗你,会醉

鸡尾酒老冰棍儿,大人才能吃,不骗你,会醉

2020年06月26日

说到关于夏天的记忆,你最先会想到的是什么? 有些人会想到小卖部里深绿色玻璃瓶里装着的橘子汽水,每一颗气泡都冲劲十足,扑腾到玻璃杯里,像是绿到快要滴落的森林里透下不热的光。有人想再到老宅的水井里吊出一个滚圆的西瓜,菜刀劈开,刚触到瓜皮就崩开,露出沙沙的瓤,一柄钢勺先从最中心的那口甜开始。还有放学路上边吃边滴滴哒哒挂到手上的奶油雪糕,回到家就只有黏糊糊的手攥着根木棍…… 对我来说,夏天就等于暑假,而假期的标配就是一根老冰棍。 那时候还不太常见现在绵软如云朵的奶油冰淇淋。给午睡醒来的孩子闷头一凉快的是那种没什么花头的冰棍。说是冰棍,真的有“冰”的感觉。因为水分很多,所以冻出来的颜色大多是微微透明,夹杂着红豆、绿豆,是消暑良物。小孩子有些不爱那股豆腥味,所以只简单加了盐,带些微微咸味的盐水冰棍也是人气款。 现在想起来,这种冰棍好像更有清凉感。咬开来几乎是一枚枚冰片剥落的感觉,能在嘴里停留的时间更长,直到把它捂化了。 长大之后,已经逐渐吃不消这种纯然的冰凉了。不是肠胃受不了,就是牙齿顶不住。只是偶尔解馋吃了两勺cream的冰淇淋之后,总会忍不住想念那种冰碴子的味觉记忆。 当然啦,成年人的夏天,解暑利器是冰到杯子流汗的啤酒和沁着薄荷香气的鸡尾酒。总之,何以解苦夏,少不了酒精。听起来真是太成人了。其实吃酒也能找到童趣,比如自己冻一根含酒精冰棍! 之前我有教过大家调一杯超经典鸡尾酒「金汤力」。既然这么经典,那一定也是百搭的,做成冰棍也不会暗黑到哪里去。 调制鸡尾酒金汤力需要的其实就是金酒和汤力水,但要做成冰棍,带点甜是「妈妈不让吃太多零食」的必备修养。 做冰棍特别加入了很有夏日香气的青柠檬。一颗青柠可以从内而外用个彻底,既可以取一些皮做装饰,也能榨出新鲜柠檬汁做调味。新鲜蔬果得来不易,且吃且珍惜。鲜榨青柠汁配上浓缩汁,可以做个酸味基底。 主打的还是金酒加上汤力水。鸡尾酒讲究的可能是那种气泡感,但是这回就不要那么多气泡啦,否则口感会很粗糙。所以均匀搅拌,逼出气泡为好。最后加入炼乳来点甜,水一样的「金汤力冰棍」就完成了,只需要放进模具冷冻就成型啦~ 就像每个夏天都一去不复返,童年也是每个人一期一会的记忆。但是我们不服输,更不服老,把酒冻成冰棍,少年时的快乐明明还留着一丢丢没遗落呢!

不用油炸的鸡米花 | 减脂也能吃到饱的酥香零食

不用油炸的鸡米花 | 减脂也能吃到饱的酥香零食

2020年06月14日

健身期间,比收到鲜花更让人开心的是涌有一盒鸡米花! 自打开始注重养生,心宽了,体也胖了。在藏肉边缘疯狂试探的我只能开动小脑筋,既能慰藉馋虫又不至于大肆膨胀。 本来平时就不太常吃的高热量食物就永远在骚动,每到要管住嘴的时候,那简直就是易燃易爆。那些一口下去能把牙齿深深埋入的冰淇淋;咬开时会咔呲咔呲叫嚣的炸鸡听起来比吃起来更香;还有撒下大把香料翻转着滋滋冒油的烧烤……(咳咳,打住,不能再想了。) 鸡米花也是可以挠一挠馋虫之痒的。一颗颗,还算玲珑,罪恶感跟个头一般大小,不至于让人觉得自己在犯罪。最初这种小巧的油炸鸡肉就是在美国贫民阶层和奴隶之间流行,用的是边角料鸡肉,炸过之后很像爆米花,可以很方便地装在饭盒里,用叉子吃就行。90年代,当肯德基在美国推出这款小零嘴的时候,开车出行的人也能很快打包带走。 但再小也毕竟还是油炸食物呀,而且跟薯片一样,一吃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就20来颗下肚。于是,又想吃又想瘦的我只能急中生智来一份「无油鸡米花」,制作过程不用一滴油,高蛋白、低热量,就算是鸡胸肉,也能成为肥宅快乐零食。 鸡胸肉料理前要先腌制,悄悄说一嘴,配方可是我跟大师偷师来的,完美高仿了那个经典的味道。 鸡米花这类油炸食物的魅力肯定是外面那层酥香掉渣的面衣。通常鸡米花裹的是面包糠,然后下油锅炸。这次不费油,我用的是烤箱,所以在面衣选择上也可以做更多尝试。 常规款面包糠得安排上,但直接拿来裹上烤会有生面的感觉,建议可以炒一下再做鸡米花的战甲。洋快餐小吃到了中国,也可以做点中国风的尝试,比如加上那个年代小孩都爱吃的锅巴。可是锅巴那诱人的香气在鸡米花这儿就成了抢戏的,很容易夺走鸡肉的香气。 要放纵就索性沉沦到底,我还配上了同样被列为「快乐源泉」的薯片。薯片薄脆,不小心就弄得太过细碎,口感上没那么有快感。 最后征服味蕾的还要数玉米片,够健康,够好吃!厚实的玉米片在烤制过程中,香气更加浓郁,还能完完整整裹住鸡肉的汁水和风味。 想起鸡米花在快餐店以前可是限定菜单,推出一阵子就消失了。后来起起伏伏好几个来回,我想也可能是因为:在尝过鸡米花之后,谁还能戒掉它的滋味?

爱尔兰咖啡 | 调杯硬朗鸡尾酒,一口上头

爱尔兰咖啡 | 调杯硬朗鸡尾酒,一口上头

2020年03月23日

「坐月子」快俩月,宅家生活渐入佳境。每天研究吃喝,就是头等大事。 唯一不痛快的,可能就是没办法呼朋引伴去私藏的小酒馆喝上几杯。对中年酒精爱好者来说,没什么能阻止我们想咪一口小酒的卑微心愿。买不了醉,也可以在家里制造微醺啊! 平时我喝比较多的是果酒、小甜水一卦的,不过最近在家憋久了,突然「汉子」气质摁都摁不住。一般说起硬汉喝的酒,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威士忌。第一口威士忌辛辣浑厚,很可能会劝退不少人。其实加一点咖啡,威士忌也能变得懂女人心的。 艺术家Alex Levin说过,只有一种饮料能在一个杯子里提供社会人四大本命:酒精、咖啡因、糖和脂肪。这万能一杯就是——爱尔兰咖啡。 Tony告诉我说,动画《白熊咖啡厅》里就有一集讲到这款饮料。软萌熊猫在灰熊酒吧头一遭喝到了这杯神奇饮料,然后明白了「狂野」是什么样子。 第一杯「爱尔兰咖啡」应该可能是在机场诞生的。1942年左右,一家要从爱尔兰飞往美国的航班因天气原因延迟起飞。为了让候机乘客暖和些,机场餐厅的厨师乔•谢里丹(Joe Sheridan)准备好热咖啡之余,还往里头加了爱尔兰威士忌,然后在上面淋了奶油。有人问他「这是用了巴西咖啡?」他回答「这是爱尔兰咖啡」。 后来这种咖啡和酒的奇妙混合就出现在了全世界很多酒吧,可以说,每个酒吧的冰箱里,都有一碗奶油等着被做成爱尔兰咖啡。 考究的调酒师会先把杯子装热水预热,把热水倒出后,先放两勺糖或两块方糖,倒进3/4热咖啡,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爱尔兰威士忌。最后做作地沿汤匙背面淋上半打发的奶油就可以啦~ 我做的算是简化版。没有预热杯子,糖、咖啡和酒都按自己喜好来放就行了。唯一的翻车现场就是打奶油了。怪力阿姨随便摇了二十下,哪想就把奶油彻底打发了。没事儿,用勺子㧟出来,哆嗦抖在爱尔兰咖啡上,也是内味儿了。 奶油看起来特别蓬松柔软,或许「爱尔兰咖啡」还有个更时髦的名字——「奶盖威士忌」? Emmm,别被这杯美酒+咖啡的外表欺骗了。毫无防备第一口,还是相当上头的,恐怕没办法「一杯再一杯」…… 咖啡和酒精,世上最受欢迎的两种饮料就在这款鸡尾酒里混合了。你或许可以戒掉酒、戒掉咖啡,可一旦上头,绝对戒不掉「爱尔兰咖啡」。

【无水富贵鲍鱼红烧肉】不放水不放盐,入口即化减肥吃它也值了!

【无水富贵鲍鱼红烧肉】不放水不放盐,入口即化减肥吃它也值了!

2020年01月11日

每逢过年,红烧肉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前几天刷微博,突然看到飞涨许久的猪肉又空降热搜,原来是价格趋于稳定。也是,临近过年,猪肉这种刚需要是还不亲民些,这年还能不能好好过了?! 如果说有一道菜是能吃到嘴里的真切年味儿,那一定非红烧肉莫属。老人家总爱忆往昔。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碗红烧肉是需要一整年的念想来烹的。来之不易的肉票只在过年时拿出来享用,换上半斤一斤肉。只要是肉就好,哪管什么做法,就是清水煮的也滋味极妙。 肉是越肥越好,没什么油水的年代,能在年节分上一口滋滋冒油的猪肉,就能滋润一整年。有时候真想知道,那个年代的猪肉到底是什么味儿,叫人直到现在依旧念念不忘。 后来生活条件跟上了,健康饮食大行其道,养生保健成为主流,唯有在新年,放纵全在一碗红烧肉。 最好的五花肉才配拿来做红烧肉。浓油赤酱,压轴登场。切成三四公分见方的肉块码在盘子里,熬到浓厚的酱汁挂在上头,是通透釉色。肥肉是松软的,颇有气势往桌上一摆,不必放在正当中,就夺去了全部风头。滚着油光的肥肉颤巍巍,荡出性感的弧度。隔着几层透光的油脂,瘦肉浸染成红褐色,有几分固执。 可到了嘴里,却完全冲破想象。 满目油光的肥肉丝毫不腻。小孩子是不懂其中妙处的,这是大人的藏私。筷子尖搁在表皮与油脂相连处,往里微微一夹,就能揭下一块完整外皮。这是可以单枪匹马争锋的美味。这一层颇有嚼劲,胶质紧实,嚼着生香。 油脂最好跟瘦肉同归。脂肪只堪堪留了个型儿,极松润,刚入嘴还来不及觉得腻,就倏地化了,水落石出,接下来就可以细细咀嚼瘦肉的酥烂。是的,对我们这种牙口不好的人来说,一碗可心的红烧肉绝对不能柴,即便精瘦,也不能千咀万嚼仍坚劲。 要获得这样一碗红烧肉,最昂贵的调料是时间。正如有人写的那样,「至纯至醇的红烧肉只用鲜酱油和冰糖慢慢地焐」。一个「焐」字,道尽缱绻。钟爱红烧肉的梁实秋先生现身说法,告诫广大贪嘴食客「很懒又没记性者,最不适合做此菜」。 我还偏不信这个邪。好不容易吃得起猪肉了,自然要煮上一锅。 幸好活在科技时代,用烤箱就能省下不少功夫。定个时,接下来也不必时时看顾着火候。贪吃如我,还下了血本大手笔购入鲍鱼!海鲜和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全程不加盐、水,滴滴都是精华。就算只是分一匙肉汁,也能呼哧下饭一碗。 常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随着一代代人逝去,记忆也没了凭据。但有些回忆,人忘了,食物却还记得。

这一块【山楂糕】,是百分百对味的北平冬天

这一块【山楂糕】,是百分百对味的北平冬天

2019年12月08日

初雪后走在北京路上,明显觉得卖烤红薯和冰糖葫芦的小车变多了。 入了冬的北京,囤完大白菜,攒完涮肉局,剩下的兴致几乎就是被这样给勾起来了。还记得去年冬天,托尼跟我说,「糖葫芦真是冬天唯一的指望」!其实山楂这个小可爱,除了糖葫芦,还有更多花式手法来挠得人心痒痒。 山楂也叫「山里红」「红果」。肖复兴先生曾写过老北京吃山楂,最讲究的就是「把山里红放在铁锅里,加上水和糖,还有桂花,熬烂成糊状,但不能成泥,里面还得有山里红的囫囵个儿」。红亮透明的山楂糊糊被叫做「炒红果」,还有个更地道的叫法是「温桲」,装在瓶子里,让人胃口大开的香气顺着瓶口扑腾着往外,引得人食指大动。 据说那个年代的金融大亨周作民、谭丹臣每逢冬天请客,一定要有一道温桲拌嫩白菜。上流人士的风潮一度引得协和医院的洋大夫争相效仿,下酒馆干杯前,先点一碟温桲拌白菜丝。这或许是他们真正跟老北京亲密接触的第一个动作。直到现在,在北京家庭的年夜饭上仍能看到炒红果拌白菜丝这样清新的下酒小菜。 其实把山楂加冰糖熬煮,再静候冷却成形,就会得到一块XXXL的山楂糕。山楂糕这种庶民小吃的高光时刻是在被端到慈禧太后面前的时候。据说慈禧对这种酸甜可口的零嘴儿情有独钟,经常吩咐下面人肉代购。因为「山楂糕」的名号叫不响亮,慈禧还专门赐名「金糕」。慈禧当时光顾的铺子叫「泰兴号」,这家店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加了白矾,所以山楂糕的色泽金亮。不过没法儿放很久,需要尽快吃光。 肖复兴回忆自己小时候被遣去买山楂糕,「金糕一整块放在玻璃柜里,用一把细长的刀子切,上秤称好,再用一层薄薄的江米纸包好」。但馋嘴的孩子往往没回到家,就已经把江米纸舔破了。 我这个版本的山楂糕是绝对无添加的~就连水都不掺,每一小块儿都是浓缩的山楂香气。吃的时候可以切成块,也能切成条。以前北京还有一种「奶卷」的小吃,就是用牛奶凝成的皮卷上山楂糕,可爱得让人既舍不得吃,又忍不住想把它们吞进肚子里才保险。牛街的人气王「白记年糕」我最爱的也是年糕+上头的山楂条,每次都要撒娇打滚求多放! 北京向来被认为是美食的荒漠,也常被人以此嘲笑。其实北京美食还是颇有讲究的。在啥都干不了的冬日,猫在家里,贴着暖气片,一颗颗把红果切开去核,不正是时光里最温柔的一刻吗?

超解压莫吉托 | mojito带来的快乐,与酒精无关

超解压莫吉托 | mojito带来的快乐,与酒精无关

2019年07月06日

关于夏天的记忆,类似植物根茎,每一段都有自己的纹路。 小时候夏天是午睡醒来的半个西瓜;再长大一些,就是放学回家路上奶油滴落到手指的香草冰淇淋;后来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工作,夏天就成了在三里屯脏街的mojito man花十来块钱要一杯品性纯良的mojito。就站在路边跟朋友一口酒一句闲谈,好像靠它就能把自己和这个城市一同灌醉,最后不分你我。 喝mojito是不需要仪式感的。 这种酒精饮料诞生在古巴,本来就是一个肆意飞扬、无视规矩的国度。关于mojito的历史,也许最早可以追溯到1586年。当时英国弗朗斯西·得雷克爵士在古巴停靠,想要在这里掠夺财富。航行中,为了治疗船员的发烧感冒症状,他们发明了一种叫「Draque」的饮料,用的是未陈化的朗姆酒、甘蔗糖、青柠和薄荷。 Mojito的药用功效,直到后来也仍为古巴人民所用。在哈瓦那的严重霍乱时期,人们用古巴当地的aguardiente酒制作的「Draque」来预防霍乱。 现在流行的mojito基本上都是用朗姆酒做的,这也被认为是mojito古巴气质的精髓。其实这种传统是在百加得在1862年成立时创造的。这个位于古巴圣地亚哥的朗姆酒品牌认为朗姆酒做的mojito才最对味。也是从朗姆酒代替aguardiente的这天开始,「Draque」有了新的名字「Mojito」。 直到现在,酒单上没有mojito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是个酒吧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哈瓦那酒吧Bodeguita del Medio。一手捧红它的正是那个与海搏斗的老人海明威。他还专门写下了“我的Daiquiri在La Floridita,我的Mojito在Bodeguita”。 不过嘛,对mojito来说,名人背书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在古巴街头,甚至夏日街头,它就是随时可见的。也唯有如此不拘一格,mojito才能成为全球人气最高的鸡尾酒。甚至还有酒鬼朋友告诉我,千万不要在酒吧点一杯mojito,因为调酒师肯定会觉得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酒根本不值得认真做啊! 想喝一杯拥有真正夏日热力的mojito,最好就是在家自己做。只要时间够,你完全可以列出一张mojito的八百万种做法。 用龙舌兰代替朗姆酒是「墨西哥mojito」;用杜松子酒和雪碧代替朗姆酒和苏打水就是「英国莫吉托」(也可以用黄瓜作调味);有钱有闲的小伙伴则还可以用香槟代替苏打水,搭配朗姆酒制作一款「皇家莫吉托」…… 那么今天我要教大家的除了经典版本的mojito,还有无酒精的「维珍莫吉托」,味道都超级好,而且喝完就管不住自己的四肢,很想现场来一段伦巴!(嗯,点开视频可以看到真人在线表演手脚不协调版伦巴) mojito也许就是这种自带轻快鼓点的饮料吧。无论是抡臂碎冰还是一饮而尽,都有夏日独特的放纵欢愉。你看,有时候放飞自我只需要一点点酒精就够了,真的只要一点点哦~

酸酸哒可开胃了!算是日本料理的「拿波里意面」

酸酸哒可开胃了!算是日本料理的「拿波里意面」

2019年05月26日

在料理界,有时候也是讲究血统纯正的。对很多人来说,「正不正宗」常常是不可冒犯的金科玉律。 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对食物的辜负。毕竟对于吃的来说,好吃才是唯一准则,不是嘛?而且料理界的「跨界」和「混搭」往往会赋予食材全新的生命力,诸如活跃在美国的「左宗棠鸡」,象征一代上海老克勒洋气格调的「土豆色拉」,还有火遍日本,却在天津无人知的「天津饭」…… 食物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创造出来的。 一入夏,总是馋那些酸酸的滋味,比如柠檬、番茄。今天就花10分钟做了道酸辣开胃的「拿波里意面」。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大利南部的夏日热情?其实这是一道货真价实的「日料」哦~ 「拿波里意面」其实很简单,就是用蘑菇、洋葱、青椒搭配意面。在意大利,用新鲜番茄而非番茄酱是一盘意面的底线。而在日本,人们偏偏要反其道而行,让人为之一惊。记得在《深夜食堂》里,关于拿波里意面,就有这么一段对话。 「拿波里意面的材料是火腿和洋葱。时髦一点的店会加蘑菇,然后一定要加青椒。」 「请给我拿波里意面。」 「我还以为你一定被吓坏了,不敢再吃了呢。」 「虽然不好吃,却会上瘾。」 最初的「拿波里意面」,可以说是「特供美食」,因为意面本身就是上流阶层的食物。 幕府末期、明治初期,意大利面随着其他西方事物一同进入日本。对于广大日本人民来说,这实在是种不太友好的食物:面条那么硬,而且用筷子吃起来也相当不方便。意面中的「通心粉」最早出现在1872年在日本出版的西餐烹饪书中,当时人们对它的形容是「竹节形状的乌冬面」,只有在高档酒店才能吃到。 意面在日本的流行,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拿波里意面」。 1927年,日本横滨诞生了一家名为「New Grand Hotel」的酒店。这家专门为外国人提供正宗西餐的酒店被誉为当时的「西餐圣地」,也是法式布丁在日本的发祥地。 二战结束后,盟军宣布在日本建立进行接管的总司令部,也被称为「GHQ」。这家酒店也在接管范围内,大批美国军官入住其中。当时的士兵带来了番茄酱和意面充当口粮。这时酒店的第二代大厨入江茂忠看到人们只吃用盐和胡椒调味的番茄酱意面,觉得「这实在是太粗糙了」,忍不住对料理进行改良。他沿袭真正意大利的传统,用新鲜番茄、大蒜、洋葱和橄榄油搭配切碎的欧芹和帕玛森芝士做了2.0版本「Spaghetti Napolitan」。 不过此时的拿波里意面仍是平民难以品尝的高级美食。之所以后来飞入寻常洋食店,成为庶民美食,还要感谢1946年开业的横滨西餐馆「Center Grill」。为了制作更接地气的拿波里意面,厨子用番茄酱代替番茄,用香肠取代火腿。而平价版「拿波里意面」也逐渐流行开来。 当然,光便宜自然是不行的。为了成为日本人的心头好,「拿波里意面」算得上很努力了。 众所周知,霓虹人民向来吃惯了柔软的乌冬面,根本瞧不上嚼起来硌牙的意大利面。日本大厨为了让拿波里意面更讨人喜欢,改良了意面的煮法。先将其煮到7成熟,然后冷却5-6个小时,吃的时候再快速煮熟。 在意大利人心中,番茄酱也许会抹灭意面的品格,但在日本,人们用番茄酱勾起了意面中的烟火味。 这次我用来搭配拿波里意面的是一款「highball」。Highball其实泛指碳酸饮料和酒混合而成的鸡尾酒,最早来自欧美国家,不过壮大却是在日本。 最经典的highball就是苏打水配威士忌。有人说,一杯highball拯救了日本威士忌。在五六十年代,威士忌在日本是理想生活的必备品,但随着80年代的市场萎缩、经济转变,年轻人对威士忌兴趣大减。日本威士忌一把手三得利为了刺激市场,将highball推到居酒屋,充分展现威士忌的亲和力。廉价威士忌角牌更是搭了顺风车,成了highball黄金搭档。我做的highball还用了日本最广为人知的碳酸饮料「可尔必思」,据说这在日本是居家送礼必备良品。酸甜口味的可尔必思最大程度削弱了威士忌的辛辣浓烈,让它变得「可爱死了」! 在有着小风的初夏夜晚,以highball佐一道和风满满的「拿波里意面」,难道还不够「嗨棒」吗?

鸡肉可乐饼 | 在家就能做的日本B级美食

鸡肉可乐饼 | 在家就能做的日本B级美食

2019年04月13日

可乐饼廉价。 相信很多看过日剧、电影的人都曾见过这种微小食物。一枚枚小小的,通常整齐排列在临街的橱窗里,玻璃隔开热气,单单是光打在炸到酥脆的面包糠表皮上,就能感觉到没有温度的暖意。 这种捂暖了很多日本人双手的食物最早却不是日本人发明的。 据说可乐饼源自法国开胃菜“Crockett”。而没有可乐的油炸肉饼为什么在日本被叫做“可乐饼”,很大原因正在于它的洋名儿。在浪漫的法国,人们肆无忌惮地用肉馅和奶油把一个炸油饼装点得娇嗲。 明治时期,随着外来文化在日本的风行,荷兰人把土豆带到了长崎。开始学做西餐的日本厨子没那么擅长料理奶制品,索性就用土豆跟肉糜混合,学着用做天妇罗的方法炸出了洋食“可乐饼”。到了1872年(明治5年),在日本出版的《西餐指南》里,已经开始教国民制作可乐饼。 到了明治时代中期,可乐饼已经成为深入百姓的庶民美食。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关东大地震,可乐饼成为了陪伴国民共克时艰的功臣。肉店为了将废物利用,把卖不出去或是成色不好的碎肉制成可乐饼。这种便宜而能吃很多的食物一跃成为日本B级美食中的种子选手。 在日本,既便宜又大众又好吃的料理就是所谓的“B级美食”。说的可不就是可乐饼吗? 一向代表小资情调的村上春树对可乐饼情有独钟。他曾说:“偶尔在商店街的肉铺买到刚炸好的可乐饼。然后又在隔壁面包店买到刚出炉的吐司面包,到附近的公园,用面包夹可乐饼,不去想什么困难的事情只是吃。世界虽然有许多美食家的餐厅,可是在舒服晴朗的秋天午后公园的长椅上坐下来,丝毫不必客气地啃着热乎乎的可乐饼面包的喜悦,还有什么可以匹敌呢?不,没有”。 “偷”着生活的《小偷家族》,父亲和儿子啃着可乐饼回家的路、妹妹一口气吃掉的4个可乐饼、泡在杯面里的可乐饼大概比什么高档餐厅更让人餍足。 正如《四重奏》里小雀说的那样:“无论是谁,边走边吃可乐饼的话,脸上都会写满幸福的”。 幸福,当然是想要的;可是热量总叫人望而却步。但这难不倒我。所以这次会教大家做一个不用油炸的烤箱版可乐饼,而且用的是鸡肉,更清爽不油腻~ 每次吃到这种清清爽爽的可乐饼,就会想起让人对它生出执念的那部日剧——《对不起青春》。少女们坐在潺潺流水边,跟朋友荡着腿吃着可乐饼聊滋味。这不就是青春的味道么? 那种味道浓缩成小小一块,却攒着够大的劲儿,够烫人的温度,像青春里攥紧

烧卖 | 美得连直男都无法视而不见

烧卖 | 美得连直男都无法视而不见

2019年04月05日

烧卖的美,就连直男都无法视而不见。 烧卖的风情,很大程度在于它脖间的一圈花边。每次看到挺括的烧卖花边,我总会想到那款在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拉夫领”。这种大多呈现出“8”字褶皱的领子曾被用在服装中被送给伊丽莎白女王。从此,拉夫领又被称为“伊丽莎白女王领”。 这种领子自带高傲气质。但凡颈间箍上这玩意儿,那就说明:我们不一样!拥有这个最强单品的烧卖也不例外:带上我的领子,就是面点界最靓的崽。 烧卖自然配得上它的花边领。 尽管有人说,烧卖就是“捎着卖”。早些年,烧卖一般在茶馆出售,食客们饮热茶吃烧卖。饕客唐鲁孙先生曾在《蜂糖糕与翡翠烧卖》中不吝笔墨地夸赞了扬州富春茶社的烧卖:“翡翠烧卖馅儿是嫩青菜剁碎研泥,加上熟猪油跟白糖搅拌而成的,小巧蒸笼松针垫底,烧卖折子提得匀、蒸得透,边花上也不像北方烧卖堆满了薄面(干面粉北方叫薄面)……夹一个烧卖,慢慢地一试,果然碧玉溶浆,香不腻口”。 这样玲珑的点心,即便作为配茶佐食,也不失骄矜以至于让人轻看了去。 记得在《金瓶梅》里,西门庆为李瓶儿发丧,专门吩咐道“家中厨役落作治办酒席,务要整齐”,甚至还有御史专门派人来巡查筵席。在这样马虎不得的筵席上,就为烧卖留了个位置。而不够精致的诸如包子馒头自然是不够资格上桌的。 这绝非西门庆家的特例。在记载地方历史的《露书》里,在山西某些地区的宴会上就有“每上一荤一素一饭,先以烧卖,终以羊血汤”的讲究。 应该没人不喜欢这种娇贵的点心吧。 薄薄的面皮在蒸制中呈现出半透明质感,里头赤红的糯米、肥厚的香菇丁、爽利的笋丁朦朦胧胧映衬出来,有些更是紧贴着面皮被勾勒出浅浅的形状,像是少女被贴身连衣裙描出的纤细腰肢,又堪比刚在火炉里被一口气吹成的仍炽热而柔软的水晶。 烧卖,大剌剌的名儿配上纤巧的模样,无邪而脆弱,还有谁能抵挡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