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海鲜烩饭

西班牙海鲜烩饭

2012年01月12日

这个西班牙海鲜饭是上周末学做的,经家中两位食神检阅过后都说非常好,而且经济实惠,方便快捷。不仅操作简单营养丝毫不马虎。非常适合我这种天冷就不想洗菜做饭的煮妇。 鲜鱿鱼中富含钙、磷、铁等元素,有利于骨骼发育和造血,能有效治疗贫血; 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对于一口鱿鱼40口肥肉的说法,专家已经证实是谣言,一周只适量食用一两次是不用担心的,而且鱿鱼还含有大量的牛黄酸,可抑制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缓解疲劳。 正在瘦身中的人士也可以吃肉类,补充蛋白质吗? 答案是:绝对可以!肉类脂肪含量由低到高分别是鱼虾类,去皮家禽类,瘦家畜类。 因此在饮食中可以多选择第一类脂肪含量最少的食材,禽类去皮食用,接下来就是食用量的问题了。一般瘦身中的饮食热量一天分配大概为3:4:2,晚餐尽量多吃高纤维的食物和深绿色的蔬菜为主。配合运动。 用最直观最简便的方法判断一餐中的食物热量分配和不合理,可以将食物一次性盛入一个6寸平盘里,按照比例分配食物:1/2 放蔬果 1/4放主食(且主食应该以粗细搭配的小米,荞麦,糙米饭为主) 1/4 放蛋白质类食物(以鱼虾,豆制品,纯瘦肉为主,少煎炸烹饪方法,用橄榄油都可以减少热量的摄入) 还有记得吃完就不要再留恋美食了,赶紧分散注意力离开桌子,不然罪恶之手会让你前功尽弃! 海鲜烩饭中蛤蜊具有高蛋白,高钙,高铁,低热量的特点,非常适合老年人和需要减肥中的人士食用。蛤蜊性寒,唯独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食。周末大家也学着一起偷懒一下吧~~ 再八卦一下,年底各种各样的优惠信息充斥着手机,我的号码不知道如何被一批黄金市场和做证券的人盯上,半个多月,每天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电话,元旦假期在被一个听来文质彬彬的声音*扰数次后,王先森也忍无可忍,拿起电话对着他说了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从此这个来自深圳的电话再也没有响过。 感谢无比睿智无比神勇的老公及时河东狮吼出了我滴心声:“我老婆不做股票,也不做黄金,也不需要换房子,我老婆只会做饭!!!"唔哇哇,介个是多么滴深入人心啊,我该是哭还是笑呢

古早味车仔面

古早味车仔面

2012年01月10日

香港的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呆在香港的三天,除了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 微薄上最受大众喜爱的香港美食在几天时间里几乎尝遍。今天介绍的是香港第一站黄埔美食坊里品尝到的第一碗钟记车仔面,据说车仔面在香港盛行了60年,早年只是流动摊贩将面条,配料,汤汁放在一起由顾客选择,因为价格实惠受人喜爱,慢慢的食材演变得更为丰富。 如今可选择的有牛腩、牛肚、牛舌、鱿鱼、猪肠、蟹柳、炸鱼皮、鱼蛋、猪皮、萝卜、豉油鸡翼以及各种丸类及疏菜,再加上牛腩汁、沙爹汁或咖喱汁,快速,美味,多重选择,且相对便宜,这就是车仔面一世未变的精神。 香港著名的美食家曾这样描写在50年代吃车仔面的情景:“如果你曾经活在那个时空,你至少试过一次颤颤颠颠的手持一个碗口有少许磨损崩裂的描花公鸡碗,碗中有一堆还未熟透的淡黄色粗面,几粒咖喱鱼蛋几块猪皮加几段卤猪肠半束韭菜。你就像突然在镜头前做了主角的临时演员,尴尴尬尬的站在那里——因为你根本没有筷子,老板刚问你要不要加块萝卜却又闻风“走鬼”去了,小贩管理队和街头小贩在追赶跑跳碰。。。。。” 看到这段文字,我差点连饭都笑喷,笑过后突然很深很深的想念,只是这碗有60年历史沉淀的车仔面换成遥远的湘西有妈妈20年浓浓爱意的荷包鸡蛋面。。。每个人,每颗心,都有这牵扯不断的故事和记忆吧。。。

台湾姜母鸭

台湾姜母鸭

2011年12月26日

鸡鸭鹅并称,皆为餐桌上的上乘佳肴,烹饪手法多变,也都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材。鸭肉的营养价值与鸡肉相仿。但在中医看来,因鸭子吃的食物多为水生,故鸭肉的性味甘、寒,入肺胃肾经。有滋阴、养胃、补肾、除劳热骨蒸、消水肿、治热痢、止咳化痰等作用。 各地对于鸭肉的食用方法不尽相同。北京人爱极了吃烤鸭,光是看着金黄酥软的烤鸭出炉,闻着它的香味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四川人的吃法很独特,《人气美食》里就播出一集采访四川冬补汤的内容,主题围绕着酸萝卜老鸭汤聊得热火朝天。我的家乡吃鸭肉也很有讲究,根据鸭的年轻程度来决定烹制方法。饕客们都不会陌生的经典湘菜:啤酒鸭,就是取生长时间较短的子鸭加红肉椒,子姜,大料,同啤酒一起焖制到鲜香四溢;老鸭的滋补功力强劲,常用来养生,少了繁杂的爆炒过程,清炖则至补。 《本草纲目》有称:凡体内有热的人均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低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民间还传说,鸭是肺结核病人的“圣药”。鸭肉营养丰富,特别适宜夏秋季节食用,既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 记忆中,凡有重要客人和节日来临,妈妈都会亲手烹制一锅独门绝活:将军鸭,吃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以为天下从此再也找不到第二种与其媲美的鸭肉制法。直到随老公春节回福建晋江探亲,品尝过众多当地广为流传的小食,才发现自己离天下美食的距离还好遥远。而深巷里那大排长龙的“姜母鸭煲”则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特色美食。 回到福建厦门,才发现是厦门人真正的对鸭肉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肉的地方,唯厦门莫属吧。酱鸭,烤鸭,盐水鸭,台湾卤鸭,四物炖鸭汤,冬至的姜母鸭。甚至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会整街飘香。据说厦门人最爱吃的姜母鸭是以产自台湾的红面番鸭,也称正番鸭为主料,加麻油,老姜,米酒炖煮而成。冬至进补,具有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疏肝润肺的功效。少年在生长发育期,取正番鸭和独特药材炖补,还能让身材矮小的少年长高。 对于传统的美食,我从来都喜欢刨根问底,了解美食的文化背景,既是丰富了生活情趣,也是怀着一颗无比尊重的心,细细的品味。 资料显示,姜母鸭历史悠长,起源于商代,古代皇帝宫中滋养补品。 而追溯姜母鸭的由来,根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的记载,古代皇帝在皇宫中,请了众多的名医,专门研究滋养补品,以保证皇帝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到了商代的时候,皇宫中的御医吴仲研究出一道菜,以中药调配而成的皇宫中独家秘方,并用麻仁油炒红面番鸭肉,再加老姜、烧酒炖煮。这道菜味道鲜美,食用后精神抖擞,筋脉通畅,因而大受皇帝赞赏。因其还具有滋补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效,后被奉为滋养进补圣品。 八十年代初,台湾姜母鸭的创始人将其养生功效发扬光大,迅速做成加盟连锁店,也使这道菜成为台湾民间最受欢迎的冬令进补名菜之一。

红油三丝

红油三丝

2011年12月25日

俗语有称,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此话最为贴切的道出了各地人食辣椒的特色。湘菜中逢菜必放辣椒,剁椒,泡椒,干辣椒,朝天椒,油泼椒,可谓“椒香四溢,唇齿留辣!”辣椒佐菜如同每天喝水一样自然,湖南人缺得了水,可缺不了辣椒。辣椒可以说是湘文化的精神图腾,神韵和灵魂! 湖南是革命烈士人杰倍出的地方,众多享誉世界的歌唱家,音乐家也生长在这片灵性的土地上。我从小就哼着***的《小背篓》感受着湖南吊脚楼的婉转柔情;听着李谷一的《送别》享受人间天籁之音;更是无比崇拜伟大的音乐家谭盾先生一次又一次的心灵之作。这位“先锋派音乐人”会让木头,石头唱歌;会用各种不同的纸张奏乐;更喜欢吃妈妈创新的“辣椒巧克力!”在一次杨澜的专访中,谭盾先生就道出在纽约看到妈妈不假思索将一把辣椒加在巧克力上的情形。当时谭盾虽然觉得是无稽之谈,但这种前卫的创新吃法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竟然得以证实。 湖南人爱辣,嗜辣,已经到了如此痴迷的地步! 湖南人吃辣椒的能力是毛主席就给大家证明过的。主席最喜欢吃辣椒和红烧肉。特别是辣椒,几乎喜欢到了崇拜的程度,经常把辣椒当做其阐述革命思想的道具。最著名的就是那句“不吃辣椒不革命”。 在我的眼中,湘菜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其精髓就在这辣椒上。湖南人对辣椒特别讲究,分类也很细,妈妈曾经教过我:辣椒分为小菜椒、胖甜椒、肉椒和小个朝天椒。菜椒一般是“青椒”:有一点辣味而不太辣,用来配菜炒肉都能增加香味惹人食欲。这种菜椒属“秋后”最辣,但湖南人爱的就是这股子呛掉鼻子的辣味,用来炒豆干,火焙熏干鱼,那滋味让人终身难忘。小时候最爱的一道“爆辣椒”就是把青椒放到油锅里加盐煎炒,放几颗豆豉,然后用锅铲一直铲铲铲,直到变成扁平状为止!香辣可口,极具乡土风情! 甜椒与肉椒因其肥厚,味甜而得名,颜色绿、红,黄鲜艳靓丽,主要用在菜的调色上,在饭店吃到居多,而爱吃辣的湖南人配菜是不会买这种无味的“辣椒”的。 真正的辣椒是一种小拇指般大小的尖椒,辣椒的尖端朝天生长,所以又名“朝天椒”,这种才是真正的“辣”椒,因为太辣,炒菜的时候挥发出来的气味都能呛得人泪水直流。吃火锅的时候,只要在汤中扔一两颗这种干辣椒,一锅汤都能辣得人大汗淋漓,若是误食辣椒入口,就只等着吐舌顿足流泪哀号,但这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消退后却是一种超脱的快感。 我曾经试着学我的叔叔将刚采摘的新鲜”秋辣椒”直接醮取食盐,像吃萝卜一样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吃下去,但却是换来肚痛流泪在床上翻滚了一下午。所以说,湖南人食辣椒,也是各有境界啊! 从某种意义来说,湖南人对辣椒的依赖大过了对米饭的依赖,在湖南辣椒的吃法远比米饭复杂多变,甚至可以写一本“辣椒宝典”。最经典的一道乡土菜,我曾经在深圳的农家冲吃过,名为《红辣椒炒白辣椒》!我所吃过的每一样菜里都可以见到辣椒,甚至在汤里。湖南当地有一句俗语“吃得辣椒出得门”,意思就是吃辣椒厉害的人,出去办事父母都放心。虽然说的夸张一些,但足以看出人们对吃辣椒的崇拜。 在菜市场里到处都是辣椒制品:泡辣椒、酸辣椒,糯米辣椒,油炸辣椒……还有很多辣椒做成的点心:辣椒粉洒在糯米上煎成辣椒粑粑,把大个的辣椒掏空,往里面灌糯米,蒸熟后食用;萝卜和辣椒拌在一起做成的“酸辣萝卜条”都是童年最最美好的回忆…… 民间有一首流传的《辣椒歌》念起来像是打油诗,极为有趣,贴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念的时候注意节奏感,像念快板一样,这样才会深深体会到湖南人对于辣椒存于骨子里的那份爱!也更能体会湖南人的热情,耿直,憨劲,拼劲,韧劲。。。 远方的客人你请坐,听我唱个辣椒歌。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虽说是乡下的土产货,天天可不能少。 要问辣椒有哪些好?随便能说出好几条。去湿气、安心跳、健脾胃、醒头脑,油煎爆炒用火烧,样样味道好。没有辣子不算菜呀,一辣胜佳肴。。。 =============================================================================================== 年夜菜里,头盘凉拌菜是家中的重头戏,即是开席前唤醒味蕾的菜,也是男人们所爱的下酒好菜,众人解油腻的佐餐小食。我们会在家中常备一罐自制的油辣椒,里面加上各种调料,醮伴在凉拌菜上,或者醮着油腻的大肉菜食用,滋味不是一般的好

剁椒开屏鲈鱼

剁椒开屏鲈鱼

2011年12月19日

聪明的人类从海鱼的肝油和体油中提炼出一种被称为DHA(俗称难黄金)的成分,是大脑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提高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海鱼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牛磺酸含量也非常高,对心脏和大脑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作用。 从小爱吃鱼的人,不是高IQ的智者,也会是一个头脑活络精力充沛的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沿海一带浙江温州,福建,多出商人而引领在经济的风尖浪头。如果单从饮食上来说,鱼的功劳不可埋没。日本是全世界最长寿的名族,女人的皮肤细腻,身材匀称。在日本很少看到肥胖之人,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概率也相对较低,跟长期食用新鲜的“白肉”也有很大的关系。 鱼的美好,不仅在于它的营养美味,更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鱼,在中国的汉字中跟“余”谐音,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多吃鱼,就会“年岁有余”。 记忆中小时候的年画,就是一个仙童骑在肥胖的鲤鱼身上。富饶的土地俗称“鱼米之乡”。 “鲤鱼跳龙门”是妈妈常在小时候激励我学习上奋发向上的神话故事。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三尾鲤鱼已跃出水面,中间的一尾已长翼化龙,即将腾空而去。在古代的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中说:“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后来人们就常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为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意。可见鱼在古时,早已是人们编写神话的主角。 鱼,更是古时的文人墨客挥毫抒情,泼墨吟诵的美好之物。 唐代诗人张志和是人所共知的钓鱼里手。他隐居垂钓江湖,写过《渔歌子》五首,其中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出来的美景和意境让人迷醉,早已被世人传颂至今。 据说毛主席领袖一生极爱吃鱼,在武汉品尝过一道传统名菜清蒸武昌鱼后,还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游泳》的诗,第一句则是:“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表达了自己对这道名菜的极其赞美。毛主席也很爱吃胖头鱼,湖南人叫做“雄鱼”,只取鱼头,认为多吃鱼头可让大脑变聪明。毛主席百年诞辰时,湖南湘潭韶山的毛家饭店就推出命名为“祖国江山一片红”的“剁椒鱼头”。随着湘菜的风靡,这道菜也跟着走红了祖国的万里江山。而第三道爱吃的鱼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泥鳅钻豆腐”。 今天的年菜中,我用到了淡水鲈鱼,为了掩盖淡水鱼些许的泥腥味而用到了“剁椒鱼头”的烹饪方式;鱼也改刀成像是长了一双双翅膀在力争上游的开屏手法。 寓意一:映入眼帘的一片红色,跟“红”谐音,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要事事好运,“鸿运当头”! 寓意二:本人是双鱼座,用这条“长翅膀的鱼”告诉自己,新的一年,用心的生活,用力的爱,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台湾大肠包小肠

台湾大肠包小肠

2011年11月19日

糯米肠包香肠又叫做“大肠包小肠”,在台湾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因其美味又独具特色已经成为台湾十大知名小吃之一。许多观光游客来台湾旅游,对此道内涵丰富又实在的美味小吃都会赞不绝口。 老牌的小吃店一般都是自己灌制糯米肠,每日现做,为了保证颗颗饱满的米粒咬下去香糯十足,绝不使用碎米,台湾香肠的肉馅也都是经过检疫请专人制作,不添加防腐剂。 一般在台湾糯米肠和香肠都是用炭火烤过,然后将糯米肠从中间剖开,加上先烤出的红色香肠,洒上香菜,大蒜片,姜末,有些用料足够的店家还贴心的准备酸菜,小黄瓜和菜脯蛋等小菜裹于糯米肠里,再将香肠放于其上,淋上自制的酸辣酱提味,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尤其是糯米肠外皮烤得焦黄香脆,搭配解腻的菜脯蛋和香肠,真是在极度饥饿时对肚皮最大的犒赏和恩赐。 对于我这个糯米控和香肠腊肠的痴迷爱好者,是如何想破脑袋也不知道这两种食材能搭配在一起的。小时候曾经因为迷恋妈妈灌制的香肠几乎每天都需有一道香肠的料理,直到现在工作在外地也没忘惦记着香肠飘洋过海从老家阳台上飞来上海。前些日子看《康熙来了》,正好有多位明星推荐台湾最美味的小吃料理,看到汪东城大为推荐的“二肠组合”立马被掳获芳心。 一来是这个号称男版Angelina Jolie美唇的美男子用他无比勾魂的肌肉拿着一块大肠包小肠在我眼前晃悠,二是因为他说每天都要买回家当夜宵,而且是在路上就忍不住会边走边吃,看来真是诱惑难挡啊。小S问他,如果这时碰到粉丝签名怎么办,汪东城一笑,我会告诉他等我吃完再合影。足以见其魅力。 对于美食我向来就是行动派,速速在网上订购一批新鲜台湾糯米肠,用上自家的香肠放入煎锅中小火操作,外圈是外皮焦酥的糯米肠,里面包覆上现烤香喷喷的香肠,再搭配着酱油膏,菜脯蛋,随即冲上鼻端的香味,满满的暖意和幸福的味道,美味到极致!

药炖排骨四物汤

药炖排骨四物汤

2011年11月15日

曾出演《流星花园》II《狂爱龙卷风》《战神》等偶像剧的美丽女主角赖雅妍出生于中药世家,从小接触到比同龄人更多的中医知识。素有“台湾大长今”之称的雅妍在自己的处女之作《台湾大长今美容宝典》中说过:“汉方,才是最适合东方人体质的保养品。” 当年因为对明星保养秘方的好奇买下了这本书,随手翻阅竟发现很多实用的小方子,比如美白面膜,祛眼睛浮肿的花草茶,养出漂亮好气色的炖补汤方。因为从小属于面色惨白体寒血虚体质,这本书中的一味四物汤方从很早便开始坚持每月一次。身为中药店老板的女儿,雅妍也是从青春期时就开始喝四物汤,并说四物汤自古以来就是美容圣品,它有助于气血通畅,让女生手脚不再冰冷,不仅排除血块,最重要的是它能让脸色红润,皮肤更加光滑,看起来可以年轻好几岁。 美丽,青春,童颜,性感,都是女明星们永远追随的完美境界。除了代价高昂的各种保养品,外科小手术,台湾女星们曾经一度风行汉方美容。不仅仅是雅妍,“美容大王”大S和吴佩慈也特别钟情于在生理期结束后连喝七天“四物汤”调理气血。 在台湾,四物汤不仅是一道很知名的小吃,也是许多女生美容宝典中的极品。曾经在台湾民视热播了400多集的《夜市人生》就讲述了一家世代做四物药炖排骨的小店故事,每次看到老板娘将一碗浓香四溢的四物炖补汤热腾腾的端至熟客面前,就能想象出台湾人民对它的及其推崇和热爱。 在台湾的士林夜市,饶河街夜市,都有见用大猪肋排骨为主料,同“四物”再添加枸杞,桂枝,人参须,黑枣,米酒,熬煮出的药炖排骨,据说在冬季几乎天天客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