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 雨花石汤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 雨花石汤圆

2016年02月16日

正月十五吃元宵,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北方的“元宵”是用硬馅儿和干的糯米粉摇出来的;南方的汤圆使用熟的馅芯和湿润的江米面团包出来的。南北方的汤圆和元宵口感不一样,馅儿心也有差别,但是团团圆圆,一家美满的好寓意是不变的。 今年的元宵节,蓝猪坊和大家一起来做“雨花石”汤圆。自己炒了芝麻、细细打碎做了馅儿心,在面皮里加了菠菜汁、紫薯粉和可可粉,做出彩色的汤圆皮。柔软的彩色外皮搭配喷香的黑芝麻内馅儿,好吃的停不下来! 圆融的汤圆,包裹着芝麻香浓郁的内馅儿,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吃完汤圆,一定要喝上一碗汤圆汤,原汤化原食,让胃更温暖。 元宵和汤圆很好吃,但是也要提醒亲爱的粉丝们:一定要少吃哦!加了糖和猪油的坚果内馅儿可是能量炸弹,再混合糯米的外皮,也会给胃增加消化的负担。 尤其是小朋友和老年朋友,每次吃1-2个就可以啦~美食在眼前,开心也要节制!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猴年大吉!天天猴赛雷~

甜蜜温暖的腊八粥

甜蜜温暖的腊八粥

2016年01月10日

又到了一年最冷的时候,腊八,在最寒冷的冬天里,代表温暖的节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这一年里,爸爸退休了,从每天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可以享受安逸的晚年;这一年妈妈学会了跳广场舞,每天和姐妹们迎着朝阳、伴着晚霞尽情的享受这音乐和阳光带来的欢笑;哥哥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为了他想要实现的巅峰而努力工作;姐姐也一样的忙碌,初为人母,享受着三人世界的汗水与微笑。 喝一碗腊八粥,暖暖的粘糯的粥,把这一年全部的故事都融合在一起,因为那几颗红枣和一勺冰糖,让这杂融的味道带出淡淡的甜蜜。 和家人的这种感情,就好像这碗腊八粥,热乎乎的,甜蜜蜜的,浓稠但是一点不会觉得腻。 喝一碗浓浓的腊八粥,让甜蜜充满生活的每一天!

回家的幸福感 栗子焖饭

回家的幸福感 栗子焖饭

2015年11月03日

总是说回家吃饭有一种幸福感。因为在家里有一个用心做饭的人在等你回家。   这个人可能是爸爸妈妈或者老公老婆,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带来的温度。   有一间房子,并不是家;房子里住了人,但是你们并不能互相温暖,那也不能算是家;当一间房子里,有那么一个人,可以让你觉得温暖,同时你们有愿意坐在这个房子里吃饭,那才是家的温度。到底多少度?我想大概就是这一锅栗子饭的温度。   在你想吃的时候,打开锅盖,总能有一碗冒着热气的栗子饭,氤氲的水汽,和若隐若现的栗子香,让疲惫了一天的你,顿时放下了所有的戒备。坐下来一起吃饭、聊天,喝一杯水,吃一碟菜,盛一碗饭。 许多人不愿意回家吃饭,下班之后在外面的餐厅草草应付一顿晚饭,回家之后只剩下洗洗睡觉或者继续忙工作。家里有没有那个人都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这间房子是冰凉的,没有温度。也许有那么个人在等待他“回家”,但是仔细想想,这里是不是你们的“家”呢?也可能就是忙碌都市里的一个避风港,挡风遮雨,仅此而已。   很开心,我的身边总是有愿意做饭给我吃的人,我也期待着每天下班回家之后煮的那一顿晚餐。   微冷的深秋,煮一碗栗子饭,让身体和心灵都暖和起来吧~